我的书法老师是青山杉雨先生,他与中国的缘分非常深,所以在多年前,在中国林散之纪念馆举办了“林散之与青山杉雨联展”。杭州也举办过“沙孟海青山杉雨纪念展”。正是由于青山先生同中国的缘分,同中国有很广泛的交流,作为他的弟子,我有责任接续这个传统。
青山杉雨老师非常严格,当我做他的弟子的时候,是管他们家庭院的,我那时是有工作的,但即使这样,他也会打电话说,你赶紧来吧。我也会放下工作马上赶到我的老师家。老师说,“今天看了这个树枝头有点翘,那你给我剪下来吧。”我于是就拿起剪刀把那根枝头给剪下来了。剪下来之后,老师说,“今天辛苦了,你回去吧。”我的老师就是这样一个完美主义者。从这一个侧面可以说,我的老师对书法的追求也是完美无缺。
在日本,如果你拜某位老师为师,那么你一定要终生随他,一直到他去世,你还是他的学生,你不能改拜别人为老师,这是日本的书法制度。
碑学对日本传统书法的冲击
讲述日本书法不能绕过中国书法。因为日本书法受到中国书法的影响是巨大的,而且也是中国书法促进了日本近现代书法的转变。
北魏的郑道昭作品传到日本,从时间上来说,大概从5世纪到7世纪,大概有100多年的历史,正好是中国文化流传到日本的一个时间,当时中国文化需要一百年或者一百多年才能传到日本。但到日本遣隋使、遣唐使来中国学习的时候,直接接触到了中国的书法,直接从中国学到了书法,不是需要一百年,而是一下子就学到了。
日本人到中国学书法,以后回到日本去,这样把中国的文化带到日本,一直到明治维新为止。原来日本的书法和中国的书法情况很相近,没有这种专业的书法家。后来杨守敬(1839-1915)到了日本,带到日本很多拓片,给日本很大的冲击。之后,日本有机会也有更多的人有机会学到中国的书法。杨守敬当时随清朝的驻日公使何如璋前往日本,带去的东西很多,里面有很多北魏的书法的拓片。
当时的日本书法情况大概有两大类,一类是纯粹学王羲之,以王羲之、王献之为中心的中国传统书法,还有一类是明末清初的张瑞图 (1570-1644),还有一位在日本非常有名的书法家许友,可能中国国内并不太熟悉。当时跟王铎的书风也非常相近,跟王铎同时代的书法家,他的书法在日本影响非常大。杨守敬带去的北魏书法对日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冲击,这些书法拓片是日本从来没有见到过的。
当时日本书法在杨守敬带去的北魏书法影响下涌现的日本书法巨匠中,包括日下部鸣鹤(1838-1922),岩谷一六(1834-1905)与松田雪柯(1819-1881),他们三人跟杨守敬进行过笔谈,其后,他们的书风改变了。这对后来整个日本现代书法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他们三个人是当时日本的著名的书法家。为什么日本受到的冲击有这么大,就是因为,日本的师承关系非常严重。老师说什么,弟子就说什么。在他们的影响下,有很多人重新发现中国,有些人直接到中国来取经、学习,还有些人拜中国人为老师学习书法。当时日本书法受到乾隆金石学书法家的影响,开始开阔了眼界。当然,他们不仅停留在杨守敬本人。所以,他们到中国,把注意力集中在吴让之,有的人注意赵之谦,也有人直接拜倒在徐三庚的门下。
上一页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