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均先生:淡泊无争的儒商与书画大师的一生
澎湃新闻报道
应均先生,生于1874年,浙江永康的一位儒商之子。名万春,字敷华,晚年自号“松石山民”。他的一生淡泊无争,生活磊落洒脱,其诗文书画的造诣全凭自学不倦而得。为纪念应均先生辞世80周年,浙江省义乌市的春及草庐美术馆特推出“空谷生香——松石山民书画展”,并出版了《松石山民书画集》。
应均先生生活在一个变革的时代,他的书画作品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他不仅擅长书法,其碑帖融合的书法在当时颇具影响力。他的兰花作品更是独树一帜,山水和梅花作品亦令人赞叹。除此之外,他还精通诗文篆刻,其书画作品饱含金石之气。尽管因种种原因,他的书画作品一度被遗忘,但应均先生的身份特殊,学识过人,书画名震一方。他交往的皆是永康文化名人、当地精英。在永康当地,人们对他非常敬重,称他为“敷华先生”。
应均先生的一生好读书、喜吟诗、偏爱书画。他的知识领域广泛,涉及中国古典文学、书法论著、诸子百家等经典著作。虽然十六岁父亲离世后辍学在家,但他的知识储备令人惊叹。他对古典文学的深入研究和书法技艺的磨练使他成为了一位真正的文化人。实际上,他是一个自我满足、安于认命、与世无争的人。他的诗文中频频出现的句子:“凭我行藏安懒拙,任人指摘定瑜瑕。”正是他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写照。
应均先生的书法,经历了一个从基本功训练期、书法变革期到书法成熟高峰期的发展过程。他的创新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短暂的迷茫与长期的坚持。当应均意识到自己的书法需要创新时,他便开始了艰苦的。在六十岁时,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面貌,自成一体,脱尽时习。
应均的书法,犹如闲中醉里的七言联,既有古人的韵味,又不失自身的个性。他融合碑与帖,参考金文篆隶,结体变化有据。他的运笔如绸带飘舞般的美感,转折处更是独具匠心。晚年的应均,书法达到了高峰期,他的作品充满了童趣的稚拙和成人的朴厚。
此次展览的作品征集以应均最后十年的作品为主,定名为“空谷生香——松石山民书画展”。主办方在展览筹划和画册编辑过程中,遵循的最大原则就是还原历史,把握真实。真实的应均书画作品,就像松石山民的兰花,散发出持久而耐人寻香的清香。
展览时间:2025年12月1日至12月30日
展览地点:春及草庐美术馆(浙江省义乌市北苑丹晨二路5号)
走进展览,欣赏应均的书画作品时,仿佛能感受到他的创新精神与坚韧不拔的毅力。他的每一笔每一画,都充满了生命力与活力,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他的书画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艺术的展现,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同时也富有创新精神与独特个性。
我们期待应均先生的书画作品能够继续传承与创新,为书坛注入更多的活力。也希望更多的艺术家能够坚持自己的信仰与追求,为艺术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应均先生的一生,虽如空谷生香般短暂而耀眼,但其精神与作品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