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界众所周知的是,治辽史有两难:第一难在基本史籍资源的稀少和质量偏低;第二难在文献资料的难于索解及其所提供信息的相对单一。有鉴于此,有关辽代历史的研究,尤其是有关辽代社会生活与文化艺术的研究,就不得不尽可能多地结合考古发现成果了。所幸辽代墓葬考古材料的不断涌现,已经为我们积累了堪称丰富的新的史源。这不仅是辽史研究领域的一份欣幸,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份欣幸。
在燕山以南的辽南京和辽西京地区,亦即当时的“燕云十六州”,今天的北京、河北和山西北部一带,壁画墓的营造更加普遍。目前发现于河北地区的辽代壁画墓,基本都集中于张家口地区。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1971年至1995年间在宣化区下八里发掘的九座辽代汉人壁画墓。九座墓葬中有八座属于同一家族墓葬,墓多为双室,前室呈方形,而后室多为八角形、六角形或圆形,墓门一律作彩绘砖砌仿木结构门楼,前后室四壁之上影作檐枋和斗栱,檐枋上方皆做迭涩内收穹隆顶。九座墓葬中皆绘有精美的壁画,表现出行、备馔、点灯、启门等家居奉侍等场面,内容十分丰富。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各墓当中大都绘以兼有中国传统二十八宿、十二时和巴比伦黄道十二宫内容的天象图,而且普遍出现了描绘为墓主人碾茶烹茶、准备佛教经卷和散乐演出的画面。由于墓主人皆有佛教信仰,所以他们全都采用了佛教的“荼毗礼”葬式,其骨灰棺箱上还书写着各种陀罗尼经咒;有的墓葬中还出现了装纳墓主人骨灰的真容偶像。类似的情况在北京地区的辽墓当中亦有所见。 山西大同为辽代西京所在,是辽代壁画墓的又一集中区域。该区较值一提的发现,主要有十里铺村辽墓、新添堡村辽墓、卧虎湾辽墓、马家堡辽墓,以及新近发现的西环路辽墓等。其壁画题材十分多样,既有反映契丹趣味的车马仪仗,也有充满汉族色彩的家居图、宴乐图和天象图等;其中,新添堡村东北的二十九号墓,壁画当中还见有双头人、伏卧人、仰身坐人、捧盘立人等中晚唐时流行于中原的神煞内容。 当然,以上只不过是对辽代壁画墓发现情况的一个简单介绍,远远无法概括实际发掘材料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