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书画艺术 >

范制葫芦:黄全华的葫芦情缘

编辑:山水画 2023-11-12 12:09 浏览: 来源:www.souhuashi.com

  摘要: 葫芦在中国人的传统中,一直被视为祥瑞之物,千百年来,它作为一种吉祥物和观赏品,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珍藏。在您的印象中,葫芦是什么样的?在天津,有 人能把葫芦玩出各种花样来:葫芦变身花瓶,花瓶的纹路完全靠葫芦生长而形成;葫芦可以长出关公的形状,眉眼之间栩栩如生;葫芦还可以变成虫器、茶叶罐、扇 骨&hell…

  推荐关键字 葫芦

  葫芦在中国人的传统中,一直被视为祥瑞之物,千百年来,它作为一种吉祥物和观赏品,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珍藏。在您的印象中,葫芦是什么样的?在天 津,有人能把葫芦玩出各种花样来:葫芦变身花瓶,花瓶的纹路完全靠葫芦生长而形成;葫芦可以长出关公的形状,眉眼之间栩栩如生;葫芦还可以变成虫器、茶叶 罐、扇骨……本期《天津收藏家》栏目,记者就带您认识这位范制葫芦的沿承者、收藏家黄全华,看看他与葫芦的情缘。

  从玩葫芦到机模制造

  黄全华告诉记者:“我从小就好动,喜欢养点蟋蟀、小鸟,也喜欢玩玩葫芦、核桃。从小就觉得玩这些特别有参与感。”但这样的喜好与父亲的初衷是相悖 的。父亲是一位老中医,师承津门书画大家慕凌飞先生,对书画钟情,希望将自己的儿女也朝着书画方向培养。在父亲的悉心指导下,黄全华的哥哥、姐姐在书画方 面都小有成就,唯独他始终钻不进去。黄全华说:“这可能跟每个人的性格有关,我更喜欢这些有参与感的项目,从小就玩葫芦,玩出感情了。”

  上世纪70年代,黄全华来到农场劳动,每天最劳累的工作就是浇地、施肥。当时黄全华所在的农场承担着一些特殊任务,因此在土地的规划、使用上都有严 苛的要求,这也为他在种植方面的技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79年,黄全华迎来了人生的又一次转型,他顶替回城,进入工厂,接触机加工模具制造。这一下又 是8年时间。8年里他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将车钳铣刨这些工艺掌握得一清二楚。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黄全华下海了,他开办了自己的工厂,致力于机械加工、模 具加工和注塑加工,掌握了多方面的模具制作经验。

  盘点黄全华的人生履历,我们发现,他童年受父亲的熏陶,虽然与书画失之交臂,但在耳濡目染下接受了正统的艺术熏陶。下乡这些年里,不断掌握农业技 能,对种植业有了独到的见解。进入工厂后,他又学习机加工及模具制造,自主创业后,积累了资金和经验。这些浓缩在一个人身上,能够发生多大的化学反应?

  将“制造”变为“创造”

  时间转眼到了2008年,那一年国际金融危机正在爆发,对于一家小工厂而言,黄全华厂里的订单出现了下滑。就在此时,一位朋友经人推荐找到黄全华, 商量范匏葫芦这件事,希望黄全华能够借助厂里的设备为他定制一套模具。“那会儿我对范匏葫芦根本没有太多了解,虽然喜欢玩、喜欢收藏,但什么是范匏葫芦, 的确不太懂。”黄全华说。按照对方提出的要求,黄全华安排生产,仅仅半天时间,3套不同材质、不同风格的模具做出来了,黄全华带上它们去见朋友。“他看到 这些模具都惊呆了,过去他做一套模具至少要20天时间,而我仅用了半天就做出3套。论精细度,他当年用的石膏与我为他订制的材料完全不在一个档次。”黄全 华回忆说。通过与朋友的探讨,黄全华认识了范匏葫芦。

上一页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