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博会上买东西,享受高端艺术消费。”对于中国家庭而言将不再遥不可及,5月3日结束的“”艺博会上传递的信号就是,中低端艺术品及相关消费品市场正在升温。新晋的消费型藏家们往往从低价位的作品和现当代艺术品买起,他们的购买和艺术喜好引来了各方艺术市场相关经营者的关注。
艺术品消费复苏
大型的艺博会大都有针对年轻画廊展出崭露头角的艺术家及他们代表作的区域,这是一个了解新兴艺术家的好办法,当然同时也是一个挑选低价格作品的良机。诚如在今年的“艺术北京”上,年轻艺术家的、小幅的、具有装饰性和时尚感的作品,吸引了不少逛艺博会的购买者,甚至有些人就是看好就买走的即兴消费。
据“艺术北京”统计,98%的参展商均有成交,售价最高的作品达200多万元,高价作品多数来自市场当红的成熟艺术家,大多数画廊在博览会之前就已经和老藏家沟通好。近年来受到关注较多的年轻艺术家作品,在今年的艺博会上销售最好,成交价在10万到20万的作品占一半以上。
在北京草场地艺术区刚开业的希帕画廊,带来的国外艺术家的当代摄影作品,以及毕加索、米罗的版画都有不错的销售。“面对这些陌生的、年轻的艺术爱好者们,我们不能只是等待他们成熟。”一些画廊负责人表示,他们的目标就是吸引本土新买家的关注,扩大当代艺术的支持范围。所以他们带来的作品价格层级比较多,最贵的作品十几万,也有几千块钱的作品, 甚至几十块的艺术衍生品。
抽象作品在家庭装饰中逐渐风行,经历了从花鸟、书法、写实到抽象的变迁,一些追求审美与品位的家庭开始在墙上挂起抽象画。同时在抽象市场复苏的势头下,“艺术北京”上小幅抽象作品成交相当不错。年轻艺术家的抽象作品价格都非常亲民,很快就能找到购买者,价格都在10万以下。
而在艺博会开始之前,人们已经被微信朋友圈里贴出的各种艺博会攻略勾起欲望。购买艺术品对于国内多数家庭而言还属于高端消费,不过在游玩的氛围之下,要是空手而归总觉得不尽心,于是印有画作的手机壳、水杯、丝巾等艺术衍生品被顺手买走,关键这些时尚的实用商品价格不高,不过经销商的摊位成本则令人担忧。
还有一个庞大的坐在电脑前的艺术品消费群体,据统计,国内艺术品电商、微商已经超过2000家,尽管对于线上艺术品的品质、服务、售后等仍有争议,但以提供各种低价的艺术相关商品为主的线上交易平台不容忽视。
知名艺术品电商赵涌在线创办人赵涌认为,当下国内艺术市场正好是从消费型和收藏型相互转换的一个阶段,在赵涌在线也有很多相互交替的用户,包括收藏者也包括消费者。
新晋消费型藏家登场
一些画廊抱怨,今年“艺术北京”上少了一些业内的大牌藏家,多数都以新晋的消费型藏家为主。藏家类型变化带来的后果是高价的大型作品销售乏力,而经营年轻艺术家的艺术机构迎来了市场机会,只要价格合理,哪怕是甜俗的作品都不愁买主。
愿意接受艺术复制品或衍生品的群体,一般是从纯消费角度出发,只要装饰性强、有时尚感或者仅仅喜欢和有好感,就像他们平时购买一件商品一样消费,至于是否具有收藏价值并不在考虑范围内。而一部分追求更高艺术或收藏价值的群体,还是更愿意选择原创作品,不过价格必须要低到他们可接受的范围,他们是消费和收藏需求并存,还有另一类群体是消费和收藏兼顾。
受宏观经济影响,国内艺术品市场正处于一个深度调整期,拍卖市场的成交价格和成交量都在缩水,画廊市场也一直处于低迷中。中国拍卖协会公布的《2014年中国拍卖行业经营状况分析及2015年展望》报告中显示,在2014年抽样全国十家拍卖行统计获悉,成交1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拍品件数达49735件,占比93.5%。2014年成交拍品的均价为30万元左右,品类趋向多元化和个性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入市。
同时,全球艺术品市场也出现下滑迹象,欧洲艺术基金会中国首席代表徐晓玲对《TEFAF2015全球艺术品市场报告》(下称报告)进行了深度解读。报告指出,2014年市场上拍量比2013年增加了8%,但成交量却同比下降1%,市场流拍率创下新高,达57%。
上一页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