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戴嵩画牛》是一篇富有生活气息的散文,由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文章首先展现了杜处士对书画的深厚热爱,他所珍藏的书画作品数以百计,其中尤以戴嵩所绘的《牛》轴最为珍爱,甚至随身携带,可见其重视程度。
一日,杜处士在阳光下晾晒他的书画珍藏,其中就包括那幅珍贵的《牛》轴。这时,一个牧童偶然经过,看到这幅画后,不禁拊掌大笑。他笑的不是画的技巧,而是画中的逻辑错误。他指出,牛在斗角时,尾巴是紧紧夹在两股之间的,而画中的牛却将尾巴掉起。这样的错误在真实的斗牛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文章通过这个细节展示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虽然戴嵩是一位著名的大画家,但他的作品也有错误之处。而牧童虽然身份卑微,却凭借对生活的熟悉和真实观察,指出了画中的错误。这种鲜明的对比让人印象深刻。
文章以古语“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作结,强调了向专业人士请教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杜处士的提醒,也是对读者的启示。文章语言流畅明快,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人物和情节,让读者在欣赏美妙画面的也能深入思考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全文短小精悍,情趣盎然。通过一个小故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绘画要讲求形似,艺术源于生活的深刻道理。此文的创作背景是在苏轼因父丧归蜀的时期,或是他在京师任翰林学士、知制诰时的元祐年间。不论何时,这篇文章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读者,让人在欣赏文学之美的也能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和哲理的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