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轴绘梦,陈曙亭的艺术人生
卷轴如何绘制?这是许多人都会关心的问题,特别是在培养孩子的艺术兴趣时。绘画是一种需要耐心和专注的艺术形式,如何激发孩子的绘画兴趣和耐心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竖幅卷轴的绘制,传统的方式是从右边开始,但现代艺术创作更注重个性与创新,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习惯进行创作。对于卷轴画的简笔画,关键在于把握线条的流畅和画面的整体构图。这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练习,同时遮罩层的使用也是关键。
近期展览中,我们得以见识一位隐逸文人画家的作品——陈曙亭先生。他的书画作品笔墨隽永,古拙本色,寄意深远。在喧嚣的社会中,他的画作让人重新感受到艺术的魅力。陈曙亭先生的艺术生涯鲜为人知,但他的成就却不容忽视。他一生淡泊名利,不求闻达,但却以画为寄,生拙醇厚,别存古意。
陈曙亭的艺术之路始于与近代大文人与家、教育家张謇的缘分。因张謇之缘,陈曙亭在南通任教与主事,留下了大量遗墨与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成长与南通的文化氛围息息相关,名家如梁启超、陈师曾等都曾到南通交流,为陈曙亭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师从山阴李苦李的陈曙亭深得篆刻之术,他的艺术视野因交往的贤达而更加开阔。金沧江、费范九等人均对陈曙亭的才华深表认可。而陈曙亭与印光法师的深厚渊源更是他艺术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印光法师的言传身教对陈曙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佛学与诗文修养贯穿其整个人生,使他的书画作品不仅是艺术表达,更是参禅悟道的心路历程。
晚年,陈曙亭虽名声在外,却保持谦逊低调的生活态度。他寓居太仓沙溪镇桂邨,后在南通刻字厂默默刻字直至退休。他的艺术之路虽受外界影响,但始终坚守自己的艺术追求。他的艺术成就不仅是个人的荣耀,更是中国艺术的宝贵财富。他的隐逸情怀深受陶渊明的影响,使得他的画作中充满了自然与和谐之美。
陈曙亭是一位在近代文化背景下成长的文人画家,他的艺术风格独特,对文人画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的艺术成就是时代、地域、个人才华与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他的艺术生涯是一个关于执着、坚持与传承的故事,让我们深感震撼,也让我们对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的故事和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追求艺术的梦想。陈曙亭先生,一生淡泊名利,追求内在的真实与美好。他的艺术成就如同陶渊明般的孤高情怀,不同流俗。他的画作中,不仅描绘了陶渊明的菊花,还留下自己手持菊花的自画像,展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与独特情怀。
在陈曙亭诞辰一百周年之际,虽然举办了他唯一一次的个人画展,但影响有限。幸运的是,杨运兄的偶然发现让人们对陈曙亭的艺术价值产生了新的认识。杨运兄被陈曙亭的书画深深震撼,开始积极搜集他的作品,并结识了曙亭翁的遗孀周建民女士。周女士对后学奖掖倍至,赠画送字,使得杨运兄得以更深入地了解陈曙亭的艺术世界。
陈曙亭是一位深受印光法师思想影响的学者和艺术家。他的书画作品不仅是艺术的体现,更是他禅修心路的历程。通过杨运兄的努力,陈曙亭的艺术价值逐渐被更多人认识和欣赏。
在多次观赏陈曙亭的作品后,我深感震撼。他的画作中,《曲径通幽》构图极简,用墨淡宿,笔法苍劲有力,流露出老辣苍莽的气息。另一幅《竹石图》则展示了磊落耿介的感觉。而佛道人物作品如《面壁图》和《罗汉像》则取法古人,金石味浓厚。品味曙亭先生的金石书画,最大的特点在于其“生拙清厚”与“笔墨冷隽”。他的篆刻作品亦以吴氏为宗,却略少吴派痕迹,取法秦汉,拙朴质直,古意盎然。他的书法曾浸淫于二王帖学一脉,刚毅质直,灵动清逸。他的画作重视书法用笔,金石之味入画,更重视其生命状态。
曙亭先生的画作仿佛乡间倩女的瓶梅,清新脱俗。每一笔都仿佛是天公赋予的奇趣,将梅花的美丽与延年益寿的美好寓意融入其中。他的画竹石受石涛影响深远,同时又汲取众家之长。他擅长运用湿笔画竹,秃笔写石,墨韵淋漓。题竹之句亦多佳篇,相映成趣。无论是《竹》还是《双清》,都体现出曙亭先生对石涛的敬仰与自身的才华。
晚年作品如《天平石笏》、《太古烟云》等更是让人叹为观止。曙亭先生虽居南通陋巷,但笔墨成就卓越。研磨金石书画的岁月里,即便知交卢心竹在挽联跋语中称其“老画师”,他也未曾停止追求艺术的脚步。
曙亭先生的画作冷隽古韵,寥寥数笔便有意境深远之感。他的艺术成就虽与近现代大师如吴昌硕、齐白石等相比较略显不足,但他笔下所表现出的淡然人间烟火气却十分动人。他的皱纹纸极简画作更是生拙奇崛,天真本色。这些画作让人感受到一种独特的境界——自甘淡泊到一定程度后,笔底自然呈现出大朴不雕之境。愈至晚年,愈做减法,愈求本心,而愈见澄明之境。因此即便是在日常使用的纸上也能幻化出如诗如画的境界。他挥毫泼墨间流露出真挚性情如同山中高士云中白鹤般高洁脱俗令人敬仰。曙亭先生的艺术人生与作品韵味
曙亭先生,一位淡泊名利、执着追求艺术极致的文人画家。他的艺术成就不仅仅在于其技艺之精湛,更在于他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心态。在“”接近尾声之际,生活简朴的曙亭先生,面对宣纸短缺的困境,独具慧眼,选用粗糙的生活用皱纹纸作为画纸。运用简笔涩笔,结合宿墨破墨等技法,创造了一种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
读之观之,其笔下的《幻云》、《石寿》等作品犹如天地开阔,一片天籁。尤其是《秋荷有别趣》中的荷花,更是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独特魅力。荷花在曙亭先生的笔下,仿佛拥有了生命的力量,展现出别样的韵味。
曙亭先生的书画艺术是文人画的杰出代表。他与诸多艺术家的聚会虽因疫情而历经曲折,但最终在南通得以实现。在杨运兄的六幕精舍,曙亭先生的金石书画令人叹为观止。尤其是他的画作《香延佳客》、《梅石》等,更是让人陶醉其中。
曙亭先生曾言:“我在我的中堂国画画的菊花空白处打了个半方《半文不值》的印章。”这种自我定位,彰显了他对艺术的真实追求。他不为世俗所累,只是以自己的方式,孤独地追求艺术的极致。他的画作《雪梅》构图奇崛,满纸大幅涂墨,题诗中的“纸上精神便不平”,更是展现了他内心的坚定与执着。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曙亭先生的艺术无疑是一股清流。他的书画作品不仅技艺高超,更重要的是他的人生经历和心态,展现了一种真正的隐逸精神。此次展览不仅是对陈曙亭先生艺术的一次全面展示,更是对隐逸精神的一次深刻反思。
今日展出现场,研讨座谈会的氛围热烈而庄重。由朱智慧、杨运联手策划的《陈曙亭作品集》,由蒋雪峰主编,多位专家担任顾问,堪称陈曙亭先生作品的集大成之作。这部作品集不仅收录了陈曙亭先生的一百多件作品,更展现了他艺术生涯的轨迹和思想。每一幅作品都承载着陈曙亭先生的心血与情感,也传递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对于如何挂《陈曙亭作品集》中的四卷轴字画,其实并无固定答案。字画的挂法取决于字画的图案、风格以及个人的喜好。字画作为装饰,其魅力在于为空间带来艺术气息。对于不同类型的字画,如山水画、花鸟画等,装裱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装裱不仅提升字画的气质,也使其更便于打理。
《陈曙亭作品集》的出版不仅仅是对陈曙亭先生艺术的致敬,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的艺术家像曙亭先生那样,保持淡泊名利的心态,执着追求艺术的极致。我们也希望通过《陈曙亭作品集》的展示与分享,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爱上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