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这位在神话中翩翩起舞的仙子,历来都是文学作品里美丽仙女的代表。她的形象究竟如何?人们充满好奇。
嫦娥的形象并非始终如一。在古老的商朝时期,嫦娥的形象初现于《归藏》之中,但当时她的故事线条尚不清晰。到了西汉,嫦娥的故事逐渐丰富起来,她的丈夫后羿已经出现。汉画中的嫦娥呈现出人首蛇身的形象,与女娲有些许相似之处。
这样的形象还算相对较好。到了东汉时期,嫦娥的形象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她成为了一只蟾蜍。《灵宪》中详细记载了她飞向月宫的历程。在临行前,嫦娥进行了一番卜卦,得到的是吉兆。于是她顺利地踏上了前往月宫的征途,并在那里化身成了蟾蜍。
这样的形象转变或许让人有些难以接受。毕竟,在古代,蟾蜍被视为神物,能驱邪避凶,寓意长生。古人甚至将蟾蜍当作月亮的化身。在之后的漫长岁月里,嫦娥的形象便定格为在月宫中捣药的蟾蜍。这一形象一直持续到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之后,嫦娥的形象身份转变为广寒宫中的仙子。到了明朝,嫦娥已不再特指某一位仙子,而是成为了月宫中仙女的职位称呼。《西游记》中的嫦娥,其实是指的职位称呼,如霓裳仙子和素娥仙子。
尽管我们对嫦娥的形象充满好奇,但她始终只是一个虚构的神话人物。想要知道她真正的模样,恐怕只能寄托于我们的想象了。她的形象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变,但无论她是什么样子,她在人们心中都是那个美丽、神秘的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