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水立方变身为冰立方的新闻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广泛关注。这座曾在奥运历史中熠熠生辉的场馆,见证过无数运动员奋力拼搏的身影,如今再次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它的改造之旅不仅展现了我们对场馆资源的挖掘,更体现了对体育精神的延续和传承。从游泳到滑冰,从夏日到冬日,水立方的转变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场地改造,更是一次体育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而在另一角落,重庆市北碚区天府中学的一位学生潘哲胤展现出了同样富有创新思维的精神。这位热爱篮球和羽毛球的同学,拥有着一个令人眼前一亮的创意——将篮球场瞬间转化为羽毛球场!他的灵感源于对运动场地高效利用的思考。
潘哲胤与学校的科技社团的伙伴们共同为这个大胆的设想构建模型。他们设想通过LED灯带的运用,在同一运动场地中,实现各种球类赛场的快速切换。只需简单的开关操作,场地便能瞬间变化。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需要团队的紧密协作。
制作过程中充满了挑战与创新。潘哲胤和小伙伴们决定在模型上实现篮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的合一设计。他们通过查找资料确定了每种球场的尺寸,并运用精密的绘图软件绘制出缩小比例的图纸。初次接触绘图软件的他们,在科技老师的指导下,逐渐掌握了技巧,完成了图纸的绘制。
接下来是模型制作阶段。他们找来木板,利用激光切割机按照图纸精确切割出场地线条。之后,他们把LED灯带嵌入到木板里面,并仔细连接导线和开关。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遇到了许多技术难题,如灯带和导线的焊接。只有按照正确的电路连接方式,才能确保灯带正常工作。经过反复试验和不断学习,他们逐渐掌握了电路知识,成功完成了灯带的安装。
为了让模型更加生动逼真,他们还利用废旧纸板制作了精致的窗户、墙面等装饰物,并用3D打印机制作了篮球架、羽毛球网的等设备。整个制作过程充满了创新与挑战,他们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成功制作出了一个可以切换多种球类场地的模型。
这个充满活力的团队将3D打印技术与篮球、羽毛球等多运动项目完美结合,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多功能球场模型。他们的创新精神不仅令人钦佩,更值得我们学习和赞赏。他们通过自己动手制作,不仅实现了对运动场地的充分利用,还掌握了新的技能和知识。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团队还参加了《看我72变》的节目录制,在第十三季第六期中亮相。他们的多功能球场模型将在央视少儿频道展现其独特魅力。关注《看我72变》,见证更多精彩创意的诞生!让我们共同期待他们在节目中的精彩表现吧!他们的创新项目不仅仅是一个模型,他们还在思考实际应用中的用材、供电等问题,并会不断进行优化和调整。当多功能球场模型完善时,贫困山区和场地有限的学校也能享受到多样化的运动体验。这支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团队必将为运动设计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