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画师群体的视角,一起见证了AI绘画技术引发的行业震荡:从怀疑到自我审视
自微博上的画师“卜尔Q”发布的《白夜极光》情人节贺图开始,一场关于AI绘画技术的波澜不断涌动。画作中的角色脚掌方向出现错误,引发人们怀疑这是AI绘画所带来的问题,而这一迅速在画师群体中引发自查行动。
这场震荡,实则是一场画师与AI绘画技术之间长久斗争的延续。早在去年,随着AI绘画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画师群体经历了从惊奇到不甘再到幻灭的情感转变。如同知乎用户“破灭的Sunny”所描述的,AI绘画技术的强大冲击力让他深感忧虑。而在更早之前,当科技博主“阿文”发布由Disco Diffusion生成的图片时,已经唤醒了画师们的危机感。尽管初期部分画师对AI绘画保持乐观态度,认为其无法完全取代人类画师的精细刻画和艺术表现力,但这场技术革命已经开始逐渐影响到每一位画师的工作和生活。
随着战争的升级,这场争议不仅仅关乎画师的饭碗,更关乎艺术的未来走向。社交媒体和约稿平台上,关于AI绘画的争议愈发激烈。一些人认为AI绘画将彻底颠覆整个行业生态,而另一些人则坚信人类画师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是AI无法取代的。在这场战争中,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角度表达观点,展开了一场关于未来和行业发展的讨论和交流。
阿豚是其中的一员。他以视频的形式在B站发布了自家的50张约稿,视频的标题从“家里蹲画的50张约稿”改为“我会被AI取代吗?底层画师谈谈自己的感受”。他深感有些不懂画画和艺术的人利用AI绘画的成果来嘲笑、鄙视那些经过长时间学习和努力的画师,否定他们的劳动成果。而在这条视频下,一条关于手艺人和机器关系的评论获得了大量的点赞:“你看别的手工艺人,有的人学了一辈子,好几代的手艺,一样被机器淘汰了。放平常心吧。”这句话仿佛是一种安慰,也是大众对于手艺和机器关系的一种新的思考。
与此许多画师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创意可能受到侵犯。尤其是当微博上的画师“左比小野”提到以艺术家的创造力为燃料的AI绘画可能会带来短暂的艺术泡沫时,许多艺术家开始感到无力并拒绝与AI绘画合作。这种情绪在后来的大战中达到了极致。他们开始思考,AI绘画是否忽视了艺术家的劳动价值,是否以别人的创意为台阶、利用AI快速生成画作来牟利。左比小野提到的版权问题成为画师们抵抗AI绘画的重要武器。
回顾这场持续十个月的行业震荡,我们见证了画师群体的坚持和决心。他们不仅仅是技术的受害者,更是技术的思考者和反思者。与此国外的画师也在积极应对这一挑战,大量日本画师在社交平台上发表声明禁止AI学习他们的画风。而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举办的博览会上,一套AI生成的图片被误授予金奖的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剧了画师们对AI绘画的担忧和不满情绪。近年来关于AI绘画的争议在社交平台上持续发酵,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这一话题将引发更多的热议和反思。这场战争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博弈与共存是未来值得关注的重要话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AI绘画逐渐走进公众视野,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从微博到各大社交平台,关于AI绘画的争议不断,画师群体与公众对AI绘画工具的使用和侵权风险问题展开了深入。
今年,主办方承诺增设AI绘画相关奖项,然而却未能满足某些人类画师的期待,引发了热议。《太平洋月刊》在一篇文章中使用AI图片作为配图后,也引发了读者的关注和简短的道歉声明。这些背后,反映出国内画师们的思考和纷争。
从8月至9月间,虽然画师们对AI绘画的抵抗相对较弱,但思考却从未停止。其中,Novel AI引发的争议成为焦点。不同于其他AI绘图工具,Novel AI使用了包含著名日本画师作品的图集进行训练,使得使用者能轻易绘制出具有鲜明特化风格的图片。这无疑对以二次元画风为主的画师群体造成了巨大冲击。许多画师开始担忧,如果不加以限制,AI绘画将在未来几年内取得巨大的进步,甚至可能超越人类画师。
随着的发酵,类似的情况在全球范围内同步发生。观众在直播中利用AI绘图工具抢夺画师的创意成果,甚至将其作为“抄袭”的证据宣传。在这种背景下,年轻的画师们开始用“尸块”来指代AI的作品,试图引起人们的共鸣和反感。他们认为AI绘画剥夺了真人画师的创意和劳动成果。一种“未经授权使用AI绘画是丢人的”潜规则逐渐浮出水面,许多画师开始意识到这一点,并开始争取舆论上的优势。他们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引起公众对AI绘画的思考和关注,以期推动行业的变革和发展。
今年十月,微博上的AI绘画介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令人瞩目的是,这些内容的传播者主要是画师群体。他们积极科普AI绘画的原理,强调潜在侵权风险的同时也在寻求应对之道。知名综合艺术网站ArtStation上的数百名画师发起了抵制AI图片的活动。与此同时波兰概念艺术家Greg Rutkowski成为了这场抵制AI绘画运动的代表人物其遭遇引起了其他画家的共鸣。这场运动只是北美艺术界一系列抵制AI绘画运动中的一场。此外一些知名画家也开始使用自己的方式对待AI他们不会使用它来辅助创作而是通过实际行动证明人类的创作能力高于AI。
然而一些人对AI绘画持开放态度他们认为AI绘画工具能够帮助提升效率并且创作出更加多样化新颖的作品这些工具在未来将会变得越来越先进越来越完善为画师提供更多的灵感和可能性不过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在保护画师权益的同时充分利用AI绘画工具的潜力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需要行业内的专业人士共同努力制定相关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科技与艺术的和谐共生。
总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AI绘画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话题无论是对于专业人士还是普通公众来说都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面对这一新兴技术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同时也需要保护创作者的权益确保科技与艺术的平衡发展。尽管ArtStation近期做出了一些承诺,如设立AI绘画专区等,但在众多画师心中,这些显然不足以满足他们的期待。他们感到失落的是,他们曾经熟悉的社区似乎正在失去原有的本色。他们觉得,AI绘画的浪潮已经席卷了整个互联网,无法阻挡。到了年底,这是他们对AI绘画的一个共识:尽管无法避免,但人类创作与AI绘画共存的方式仍需。在这种背景下,社交平台上弥漫着一种悲观的情绪,画师们开始思考绘画的意义以及人的价值。这场战争似乎进入了尾声,留下的只是分崩离析的个体和难以言表的伤感。这种伤感源于人们对图像价值跌落的感慨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过去的十个月里,国内画师群体一直在与各种模糊敌人作战。这些敌人包括AI绘画的拥护者、使用AI绘画技术的同行、开发者以及那些未能有效应对版权问题的绘画平台等。在这场战争中,他们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挑战。从遭受AI绘画使用者的嘲讽到面对模糊的版权问题,都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最近一些艺术家对部分AI绘画的开发者提起诉讼的给他们带来了一丝希望。与此画师们也意识到必须适应并利用新技术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他们意识到,尽管AI技术带来了变革,但人类创作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技术的运用,更在于创作本身的情感和灵魂表达。这种认知激发了他们不断努力和创新的动力。
在北美,经过长达一个月的激烈讨论和争取后,ArtStation的拥有者Epic Games于1月23日宣布了重要的服务条款修改。这些修改给予了艺术家们为自己作品标注“NoAI”标签的权利,这是对画师们诉求的积极回应,也在行业内引起了广泛的赞誉。这一行动表明了平台对画师权益的重视和支持。与此日本的插画师委托中介平台Skeb也采取了行动,宣布禁止上传AI生成的作品到插画类别中供选购。这些平台的决策无疑是对画师争取权益的重要胜利。
尽管面临AI绘画的冲击,但画师们并未放弃抗争和努力寻找与AI绘画共存的方式。在这场战争中最终要面对的问题并非技术能否取代的问题而是“人如何寻找创作的意义”。对于那些真正热爱绘画的人而言AI或许只是他们创作过程中的一个工具一个辅助手段他们会利用AI技术提升自己的创作效率同时坚守手绘的独特魅力与个性化风格在挑战与打击中找寻自我创作的乐趣与现实生活中的满足感之间的平衡点。这是一个思考自身定位、创作意义的时代每一个画师都需要思考如何在画画中找到乐趣和满足感并在这个时代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不唯一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寻找而这场战争也将继续激发我们对于艺术创作的思考。对于“画师会被AI代替吗”这个问题答案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因为AI无法完全取代具有独特情感和创意的画师而人们对AI绘画的评价也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