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huà lóng diǎn jīng
【释义】:源于古代画家张僧繇的传说,他擅长画龙。据说他在墙壁上所绘的巨龙栩栩如生,只是未点睛。当人们问及为何不点睛时,他神秘地表示,一旦点上眼睛,龙便会破壁腾飞。成语“画龙点睛”后来用来比喻在文章或讲话的关键处,用简洁而深刻的语言点明主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这种手法也称作“点睛”之笔。
【成语背后的故事】:
古时候有个才华横溢的画家张僧繇,他的画技出神入化,尤其擅长画龙。有一次,他在金陵(今南京)的安乐寺的墙上画了四条巨龙。那四条龙画得如此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张僧繇并没有为龙点上眼睛,引发了人们的好奇与追问。
人们纷纷询问张僧繇为何不点睛,他却神秘地解释说:“眼睛可不能轻易画呀,一画了龙就会腾空飞走的。”大多数人听后并不信服,认为他在夸大其词。在张僧繇受不了人们的再三请求后,终于答应为他们点睛。就在张僧繇为第二条龙点睛之时,突然间风起云涌,雷电交加。两条巨龙仿佛被赋予了生命,转动着光芒四射的眼睛冲天而起,腾空离去。
围观的人们被这一幕深深震撼,对张僧繇的画技佩服得五体投地。从此,“画龙点睛”这个成语流传开来,被人们用来比喻在文章或讲话的关键处,用简洁而深刻的语言点明主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的手法。这种手法的运用往往能让整个作品瞬间焕发出光彩,仿佛获得了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