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独家报道】张杰报道
大旅行家徐霞客的日记体游记为我们揭示了他波澜壮阔的34年旅行生涯。他的著作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瑰宝,更是对中国地貌的深入考察。在当代,有一位名为臧穆的科学家,被誉为“会画画的徐霞客”,他的科考日记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了绵延33年的野外科考历程。
《山川纪行:第三极发现之旅——臧穆科学考察手记》共1卷3册,包含臧穆手绘的写生图664幅。他以绘画+文字的形式,记录了他在以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为主的科考地区的自然、地理、民俗、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第一手资料。
臧穆,一个低调而有真才实学的自然科学学者,生于1930年的山东烟台。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并酷爱中国传统书法和绘画。臧穆曾在东吴大学攻读生物系,毕业后历任江苏师范学院助教、南京师范学院生物系学术秘书,最终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成为一名研究员。他一手创立了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隐花植物标本馆,为西南高等真菌综合研究开创了先河。
臧穆的野外日记不仅是个人科研工作的记录,更是科学与人文的完美结合。他的日记中不仅有自然实景的记录,还有内心感受的描写。为了研究真菌苔藓,他必须进行大量的野外工作,野外考察中观察到的信息被他一一记录下来,这些日记成为了他宝贵的科研资料。
臧穆的野外日记充满了科学与艺术的魅力。他的日记中不仅有扎实的科学记录,还有精美的手绘插图和生动的文字描述。他的科研之路充满了艰辛与,他始终坚定地走在家门之外,跋山涉水,到人迹罕至的密林深处考察采集。他的工作不仅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真正的科学与人文结合的世界,也为我们揭示了那个时代的风貌与情怀。
在独龙江进行的科考工作中,臧穆于1982年开始深入菌类的研究。那时的野外考察条件极为艰苦,装备简陋,缺乏个人防护用品。臧穆仍然坚定地前行,记录下菌类的颜色、形态和生态习性。他忍受着左足趾发炎的痛苦,每走一步都跌跤,但见到壮丽山川和采到的牛舌菌、外担菌等标本时,所有的痛苦都减轻了。
每一天的考察都是充满挑战和惊喜的。臧穆的野考日记不仅记录了真菌的形态、生态习性和采集信息,还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条件、生境海拔以及植被类型等众多原始记录。他的日记还细腻地描绘了考察所到之地的民族风土人情、历史典故以及所见所思所想之情怀。
臧穆的优美文笔和对自然的深情赞美在他的野外科考日记中展现得淋漓尽致。白天科考采集标本,夜晚则通过画画记录所见之美。他的速写本随时在手边,记录着考察路线和所见美景。他的日记不仅是科研记录,也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展现了他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才华。
臧穆的野外科考日记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科学资料,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与情怀。他的创新精神与成就使他成为中国科学界的杰出代表,他的科学与艺术融合的思想与成就受到同行的赞誉和尊敬。他的故事和成就令人敬仰和钦佩不已。臧穆的野外日记《山川川纪行》:当代植物学与生物学领域的图文宝典
被誉为当代植物学与生物学领域的《徐霞客游记》——臧穆先生的《山川川纪行》,这部日记是臧穆先生长达33年的野外科考生涯的忠实记录。它不仅仅是一部科学日志,更是一部展现了无与伦比、极其宝贵的文化财宝的著作。这部作品不仅反映了臧穆先生对国家的深情厚意,更是他美好而丰富的精神世界的写照。
在这部日记中,臧穆先生用他独特的视角带我们去领略中国科学家眼中的美丽中国。每一次,每一次考察,他都以深情的笔触记录下大自然的壮美景色,揭示出自然界中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秘密。他的文字鲜活生动,辅以丰富的图像,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与神奇。
臧穆先生的一生充满了幸福与追求。他有机会去追求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并且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现实生活的纷扰中,他依然保持着对世界充满欲望的心灵。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明白在追求梦想的路上,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这部日记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科学资料,让我们得以窥见大自然的奥秘。更重要的是,它展现了一个科学家的坚韧不拔和对自然的热爱。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需要这样的精神寄托,需要这样的文化瑰宝来滋养我们的心灵。
《山川川纪行》不仅是一部值得深入研究的著作,更是一部值得我们珍藏的宝贵财富。它是臧穆先生一生的缩影,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支柱。无论您是臧穆先生的粉丝,还是对植物学、生物学感兴趣的读者,或是想要了解当代中国文化的朋友,都可以通过这部著作感受到臧穆先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科学的执着追求。
如果您有任何关于这部著作的新闻线索,我们非常欢迎您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我们将给予费用酬谢。您可以通过微信关注我们的公众号ihxdsb,或者通过QQ与我们取得联系。让我们一起分享这部著作的精华,共同感受臧穆先生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