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书画艺术 >

中国之最怎么画(从中华文明包容性看中华文化开

编辑:山水画 2025-07-10 15:15 浏览: 来源:www.souhuashi.com

新华社北京报道——解读中华文明的开放胸怀与独特魅力系列之五

作者:新华社记者郑明达、范思翔与成欣联手呈现

习总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刻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独特的包容性,这一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轨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如江河不息,汇聚百川,展现出博大胸怀和独特魅力。

各族人民的交往交流交融,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参观者络绎不绝。习总曾在此参观《新疆历史文物展》,感叹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中国历史的篇章,是各民族共同创造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历史。从诞育、分化到交融,各民族最终汇聚成今天的56个民族。他们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从秦汉雄风到盛唐气象,再到康乾盛世,都是各民族共同铸就的辉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紧密联系的广度和前所未有,共同凝聚在中华民族旗帜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空前增强。

中华文化的熏陶下,56个民族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习总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从多元走向一体,促进各民族更加广泛而持久的交往交流交融,加快推动中华民族成为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这不仅体现了中华文化开放包容的特质,更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见证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华文化认同超越了地域、乡土、缘世袭和宗教信仰的差异。中华文明将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的文化,涵养出开放包容的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不仅促进了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融合,也推动了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了强大的动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华文明在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展现出蓬勃生机和活力。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的成功举办展示了中华文明的包容与博大。各国元首共同见证这一盛事,犹如一场绚烂的交响乐,不同文化的交融为这首交响乐增添了独特的音符。习总强调开展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呼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吸纳各国文明精华。中华文明的历史悠久且丰富多样,在交流互鉴中不断发展创新。从佛教的东传、伊儒会通到西学东渐,中华文明始终吸取精华、去其糟粕。习总强调的“和”字揭示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内在逻辑。在全球文明倡议的推动下,中国为文明交流互鉴和进步贡献新的智慧。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拥抱世界文明,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在全球舞台上,中华文化大放光彩。从冬奥会的惊艳表现到大唐芙蓉园的历史韵味,中华文化正绽放出时代新韵。同时中华文化也在积极拥抱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过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习总的话语深入人心:“物之不齐,物之情也。”这是对文明多样性的赞美与尊重。让我们共同期待未来的中华文明在开放包容中更加璀璨夺目,展现更加蓬勃的生命力。正如习总所言:“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纪念孔子诞辰,习总于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大会上,向世界深刻阐述了人类文明多样性的重要性。他强调,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应该相互学习、借鉴,而不是相互隔膜、排斥或取代。这一理念使得世界文明之园充满生机与活力。

历史的中华文明的包容性源远流长,深深烙印于中华五千年的历史脉络之中。回溯过去,古老的丝绸之路不仅是商贸交流的通道,更是文明交融的桥梁。中国始终向世界敞开心扉,接纳外来文明的也将自身的科技与文化传播至世界各地。习总对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给予了高度评价,展现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与珍视。

在考察多个历史遗迹时,习总强调保护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对待古建筑要怀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文明多样性的尊重与保护。他的智慧与胸怀体现在对不同文明的尊重与理解上,强调每一种文明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居高临下对待一种文明不仅无法参透其奥秘,反而会与之格格不入。

在当今多元的世界格局下,各国人民形成了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习总在联合国讲坛上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包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和自由。新时代的中国致力于提出不同文明对话沟通的方案,积极搭建文明交流互鉴的平台。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的成功,正是新时代中国不断从悠久文明史中汲取智慧力量的象征。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体育之火、文明之火、和平之火熊熊燃烧。它们与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圣地交相辉映,展现出新时代中国对文明多样性的尊重与珍视。我们坚信,中国将以其开放包容的姿态,为人类文明的壮丽画卷添上更加灿烂的一笔。这不仅是对未来的美好期待,更是对中华文明的自豪与自信。

让我们共同携手,践行习总的理念,尊重并保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通过相互学习、借鉴,我们可以共同为文明的繁荣与进步贡献力量,共同书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这是我们对未来的承诺,也是我们对世界的责任。